<!--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 -->

跳至內容

关闭流动版目录

关于我们

历史

在十七及十八世纪有关香港的记载,均没有提及香港有树林存在。大部份西方人士都描述当时香港岛是个贫脊及荒芜的地方。英国舰只Sulphur号上的外科医生Hinds于一八四一年随船到香港,期间采集了一百四十种物种的植物标本。这是香港植物采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科学记录。

香港开埠最初的三十年间,很多着名的植物学家在港进行大规模的采集活动,同时亦发现了很多新的植物物种。可惜这些标本都被带离香港,直至一八七八年香港植物标本室成立后才有一个正式储存植物标本的地方。香港植物标本室是中国首个对公众开放的植物标本室,并已列入《国际标本馆名录》,其专用代号HK是国际通用的。

香港岛北坡,1868年
同地,1996年,已见植被
同地,2013年

标本室要事回顾 (按年份)

1872
政府花园部监督C. Ford在是年的年报中提及政府花园是设立干压植物标本室的理想地点。
1878
C. Ford于报告中提及植物标本室将会成立,并以他在香港及华南地区所采集的标本作为设立植物标本室的基础。这个植物标本室更是中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植物标本室。
1904
标本室的标本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标本室人员在本港及华南地区的采集,亦有购自邻近国家的标本及这些国家的捐赠。当时的植物及林务部监督Dunn在年报中述及「标本室日渐成为远东植物学中心,这从中国各地向标本室查询植物资料日益增多而可见一斑。」
1912
Dunn及Tutcher合作出版了《广东及香港植物志》,该书详尽记录了南中国一带植物的资料。
1940
由于标本室在当时已具国际声誉,故在二次大战香港沦陷前,标本得以迁往马来亚,由星加坡植物公园暂管。
1948
标本室迁回香港,可惜所藏图书大部份散失。运回的标本则暂存于港督府(现今的香港礼宾府)用膳厅。
1962
标本室出版第一版油印本香港植物名录,共编录了1,767个本土维管束植物物种及其24个变种。
1978
香港植物标本室成立100周年。「香港植物标本室百周年纪念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
1989
标本室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共同发表了Asarum hongkongense 香港细辛,这是一个从未被人发现的新种。
1999
标本室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开展了一合作项目,由该所筹组华南植物学家,全面审定标本室所收藏的标本。
2003
香港植物标本室成立125周年。「专家审定」计划完成,并据此编订新版《香港植物名录》及《香港稀有及珍贵植物》。标本室与香港的植物分类学家及华南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始编纂全新的《香港植物志》(英文版)。
2007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及香港植物标本室共同合作编写的《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在2007年2月出版。
2008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及香港植物标本室共同合作编写的《香港植物志》(第二卷)英文版,在2008年3月出版。
2009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及香港植物标本室共同合作编写的《香港植物志》(第三卷)英文版,在2009年5月出版。
201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及香港植物标本室共同合作编写的《香港植物志》(第四卷)英文版,在2011年4月出版。

馆藏标本

香港植物标本室成立于1878年,是现时香港最完善的一个植物标本室。这里共有约51,400个植物标本可供参考。馆藏标本主要是本土的维管束植物(蕨类、裸子植物及显花植物),亦有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标本。

馆藏标本中有不少是在一百年前采集的,更有约三百个模式标本模式标本是用作描述及发表新种的依据,使标本室在区域上显出其重要性。请参看模式标本,浏览更多详细资料。

标本是以科归类,蕨类植物采用了1978年的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采用Kubitzki (1990) 系统,显花植物则采用Cronquist (1988) 系统。

植物标本均被压干,并在摄氏零下30度处理72小时,然后再经钉装及鉴定,才存放在钢柜内。而标本室是24小时温度及湿度调节的。

参考书籍/文献

标本室附设有专科图书馆,除了藉以加强植物标本室的功能外,更开放让公众人士参考各种与植物分类相关的文献及书籍。当中不少为经典性参考书籍,包括:

  • 《香港植物志》1861;英文
  • 《广东及香港植物志》或称《粤港植物》1912;英文
  • 《广州植物志》1956
  • 《菲律宾植物集览》1925;英文
  • 《澳大利亚植物志》1878;英文
  • 《印度植物志》1872-1897;英文
  • 《香港植物志》共四卷2007-2011;英文及总索引 (2012)

藏书中也有关于香港邻近地区的植物志,包括:

  • 《中国植物志》
  • 《中国植物志》国际版)(英文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中国高等植物》
  • 《广东植物志》
  • 《海南植物志》
  • 《马来植物志》英文
  • 《台湾植物志》英文

香港植物标本室为植物学者进行研究的地方。它所藏的标本、采集记录及植物学文献为研究有关香港及华南的植物学者提供上佳的研究资料。

服务范围

香港植物标本室负责有系统地采集、鉴定及管理有代表性的本土植物标本。有关工作都是按通用的分类系统及国际认可方法来进行。这些标本是香港植物的重要纪录。

植物标本室亦负责定期编纂《香港植物名录》及关于本地植物与植物护理的教育性资料单张。植物标本室为政府部门、学术研究者、学生及公众人士提供有关香港植物分类的资料及回应有关的查询。

透过预约安排,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到访标本室及使用图书馆的资料。亦可预约安排团体(20人或以下)参观。详情请与我们联络

馆藏标本使用者守则

    • 已经认可的植物分类学、植物学和其他研究人员可使用香港植物标本室(标本室)馆藏标本及参考图书,请预先与标本室职员安排。
    • 其他参观者,包括大学生、学校教师及相关机构的人员可使用参考图书馆。若需要使用标本室馆藏标本,这些使用者必须与标本室职员预约安排参观,并由标本室职员协助使用标本。这些使用者必须出示所属机构的证明函件,信中应概述项目详情和使用植物标本的目的。
    • 如需拍摄植物标本,需得到本署允许,及与标本室职员预约安排才可进行。
    • 必须小心使用植物标本。标本室职员有权拒绝不恰当地使用植物标本的人士使用馆藏标本。
    • 馆藏标本只可在标本室内使用。
    • 任何植物样本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带入标本室。
    • 标本室采用樟脑保存标本,对樟脑敏感人士不适宜进入。

最新消息

年份
请选择
搜寻

国际种子交换计划

标本室藉着「国际性种子交换计划」与世界各地二百多个标本室和植物研究机构保持联系,当中包括着名的英国邱园皇家植物园及美国的密苏里植物园。

这些机构提供其本土植物种子给计划内的机构,以作各种繁殖、植物护理及研究计划之用。

页首
© 2021 香港植物标本室保留版权
复检日期: 2025年2月24日
符合万维网联盟(W3C)无障碍网页倡议(WAI)《无障碍网页内容指引》2.1 版的 2A 级别准则无障碍声明亚洲国际都会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