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所制定的《2001 IUCN紅色名錄等級及標準》(第3.1版) 7個等級定義如下:
絕滅 (EX) | 如果一分類單元的最後一個個體無疑已經死亡,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已經絕滅。 |
---|---|
野外絕滅 (EW) | 如果已知一分類單元只生活在栽培、圈養條件下,或者只作為自然化種群生活在遠離其過去的棲息地時,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屬於野外絕滅。 |
極危 (CR) | 當一分類單元的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機率非常高,即符合極危A-E標準中的任何一項時(見下表),該分類單元即列為極危。 |
瀕危 (EN) | 當一分類單元雖未達到極危標準,但是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即符合瀕危標準(A至E項)中的任何一項時,該分類單元即列為瀕危。 |
易危 (VU) | 當一分類單元雖未達到極危或者瀕危標準,但是其野生種群面臨絕滅的機率較高,即符合易危標準(A至E項)中的任何一項時,該分類單元即列為易危。 |
近危 (NT) | 當一分類單元雖未達到極危、瀕危或者易危標準,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後,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脅等級,該分類單元即列為近危。 |
無危 (LC) | 當一分類單元被評估未達到極危、瀕危、易危或者近危標準,該分類單元即列為無危。 |
其中3個等級之間的主要指標各有不同的極限,詳情綜合如下:
標準 | 極危 | 瀕危 | 易危 | |
---|---|---|---|---|
A | 種群數迅速減少 | 過去或將來10年或3世代內減少>80% | 過去或將來10年或3世代內減少>50% | 過去或將來10年或3世代內減少>30% |
B | 分布區小,嚴重分割、退化或極度波動 | 分布區面積<100km2或實際佔有面積<10km2 | 分布區面積<5000km2或實際佔有面積<500km2 | 分布區面積<20000km2或實際佔有面積<2000km2 |
C | 種群小並且衰退 | 成熟個體<250或種群3年或1世代內減少25%。 | 成熟個體<2500或種群5年或2世代內減少20%。 | 成熟個體<10000或種群10年或3世代內減少10%。 |
D | 種群極小 | 成熟個體數目<50 | 成熟個體數目<250 | 成熟個體數目<1000或佔有面積<20km2 或棲息地<5處 |
E | 定量分析(絕滅可能性) | 10年或3世代內絕滅可能性>50%。 | 20年或5世代內絕滅可能性>20%。 | 100年內絕滅可能性>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