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所制定的《2001 IUCN红色名录等级及标准》(第3.1版) 7个等级定义如下:
绝灭 (EX) | 如果一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无疑已经死亡,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绝灭。 |
---|---|
野外绝灭 (EW) | 如果已知一分类单元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 |
极危 (CR) | 当一分类单元的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的机率非常高,即符合极危A-E标准中的任何一项时(见下表),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极危。 |
濒危 (EN) | 当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即符合濒危标准(A至E项)中的任何一项时,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濒危。 |
易危 (VU) | 当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或者濒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面临绝灭的机率较高,即符合易危标准(A至E项)中的任何一项时,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易危。 |
近危 (NT) | 当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濒危或者易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该分类单元即列为近危。 |
无危 (LC) | 当一分类单元被评估未达到极危、濒危、易危或者近危标准,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无危。 |
其中3个等级之间的主要指标各有不同的极限,详情综合如下:
标准 | 极危 | 濒危 | 易危 | |
---|---|---|---|---|
A | 种群数迅速减少 | 过去或将来10年或3世代内减少>80% | 过去或将来10年或3世代内减少>50% | 过去或将来10年或3世代内减少>30% |
B | 分布区小,严重分割、退化或极度波动 | 分布区面积<100km2或实际占有面积<10km2 | 分布区面积<5000km2或实际占有面积<500km2 | 分布区面积<20000km2或实际占有面积<2000km2 |
C | 种群小并且衰退 | 成熟个体<250或种群3年或1世代内减少25%。 | 成熟个体<2500或种群5年或2世代内减少20%。 | 成熟个体<10000或种群10年或3世代内减少10%。 |
D | 种群极小 | 成熟个体数目<50 | 成熟个体数目<250 | 成熟个体数目<1000或占有面积<20km2 或栖息地<5处 |
E | 定量分析(绝灭可能性) | 10年或3世代内绝灭可能性>50%。 | 20年或5世代内绝灭可能性>20%。 | 100年内绝灭可能性>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