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纬22˚90'–22˚37'和东经113˚52'–22˚30'之间,由大陆的一小部分和235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为1100平方公里。由于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被非常繁茂。据新近出版的《香港植物名录2012》所载,本港共有维管束植物3329种,除去约1100个栽培或归化种,其余2100余种为本地原生种类,可见香港面积虽小,但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者,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我们提供食物、能源、衣料、药物、建筑材料和其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料,而茂林修竹,芳草绿茵,更是大自然给我们赏览的珍宝。渔农自然护理署一向重视自然护理工作,现将一些有关香港稀有及珍贵植物的资料汇集成书,仅希望能提高公众对存护本港植物的意识,同时也希望推动有关植物保育工作者、学者、科研人员和园艺工作者进一步开展对珍稀植物的研究和存护。
对「稀有」一词的理解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可理解为很少有或极少见的事物。然而在生物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领域,对一具体的物种是否稀有,则主要从该物种的多度、分布区大小、生境的专一性、生存的时间、所受威胁、特有性及分类系统中的独特性这几方面加以判断。通常,大多数生物学者都认为个体少、分布区小,特别是生存受到威脋的种类,属于稀有或濒危种类。在护理保育的范畴内,被视为稀有的种类,理论可跟据其分布区的范围、居群的大小、生境独特性,有下列几种格局和特性:
分布区 | 生境适应 | 居群 | 特性组合 |
---|---|---|---|
广 | 广 | 小,非优势 | 分布区广,但居群小,生于多种生境中 |
广 | 狭 | 大,局部处优势 | 分布区广,但生于特定的生境中个体较多 |
广 | 狭 | 小,非优势 | 分布区广,但个体较少,生于特定的生境中 |
小 | 广 | 大,局部处优势 | 在多种生境中个体较多,但分布区小 |
小 | 狭 | 大,局部处优势 | 在特定的生境中个体较多,但分布区小 |
小 | 狭 | 小,非优势 | 分布区小,星散生于特定生境中 |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上述这些特性反映了不同种类其自身固有的遗传学特性,是物种在大自然适者生存的结果。此外,除了其内在原因外,例如植物自身适应性的退化、自然更新能力减退等,导致物种分布区缩小、居群和个体减少,一个物种的数量也受到下列外在因素的影响:
在甄选香港稀有及珍贵植物100种时,则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采纳了以下原则:
入选种类及其所符合的上述标准见表一。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制定的《红色名录等级及标准》为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其2001年最新版本(第3.1版) 共有7个受威胁等级:绝灭 (EX) 、野外绝灭 (EW) 、极危 (CR) 、濒危 (EN) 、易危 (VU) 、近危 (NT)及无危 (LC),具体定义见附录一。
由于IUCN的标准是从全球范围考虑、顾及动植物各大类群而制订的,而香港面积很小,只有1100平方公里,而植物区系也与华南地区相同。因此,当应用这一标准对种类进行具体评估时,必须对其在大陆的分布一并考虑,故本书对该100种植物在中国境内的现状作了初步的评估。
香港开埠初期的植物护理工作主要集中于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其后更致力保护及改善生境、防止山火、禁止非法砍伐林木和采摘具重要价值的植物种类等。其中,政府采取以下的措施,对存护稀有植物有莫大的意义。
生境保护:根据香港法例第208章《郊野公园条例》,已建立郊野公园24个,特别地区22处,占陆地总面积约40%。这些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由渔农自然护理署管理,供自然保护、户外活动、郊游、教育和科研之用。大多数稀有植物的生长地点均位于郊野公园内,受到法例的保护。此外,本港目前有67个「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其中多为保护重要植物生境而设立,以加强对稀有和珍贵植物的保护。
植物保护和立法:香港法例第96章《林区及郊区条例》禁止任何人士非法损毁政府土地上林区或植林区内的植物。此外,共有27类植物,包括全部桫椤科植物(树蕨)、和兰科植物以及其他稀有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种类,如茶花、吊钟花、香港凤仙和小花鸢尾等,被列入该法例的附例《林务规例》内(见附录2),并严禁管有和售卖这些植物。一些本地原生植物也受到香港法例第586章《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保护(见附录3),该法例旨在管制动植物的进口、出口与管有。
迁地保护和人工繁殖:渔农自然护理署在城门郊野公园建立了城门标本林,开展迁地保护工作;林内已种植香港原生植物约300种,其中包括不少稀有及有代表性的种类。此外,渔农自然护理署亦对部分稀有植物开展了繁殖和回归自然试验,采用播种、插条等方法繁殖育苗,再将种苗送回自然生境中继续繁衍。油杉、红皮糙果茶及大苞山茶便是一些成功繁殖的例子。
植物护理是一项具策略意义的长期工作,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要做好此项工作,除了采取以上保育措施外,还作出研究,例如某些稀有植物的生态学和繁育生物学有待加强研究,繁殖稀有植物的技术仍需进一步探索。这些重要任务,必须得到学者和科学研究人员的支持,才能成功。
本书出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市民大众对保护稀有及珍贵植物的认知,我们希望透过介绍本书甄选的100种稀有及珍贵植物,能作为具体的实例,以唤起读者爱护香港珍贵的植物资源。本书并非包罗万有,钜细无遗,并不能把所有重要的植物一一列出。而未在本书介绍的植物种类,也不代表可以随便破坏或采摘。事实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无论植物稀有与否,都应尽量爱护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