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位處高溫多雨的亞熱帶地區,按植物地理學的分析,植被種類應以常綠闊葉樹林為主,然而,由於人類的種種活動,包括伐木取材、收集柴薪、開墾土地、有意及無意地引起山火,以及戰爭帶來的摧毀性破壞等,原生樹林基本上已不存在,也許只有在偏遠的深谷才會找到僅存的小規模樹林。耐人尋味的是,不少緊貼村落的位置竟保留著茂密的原生樹林,而這就是華南地區鄉村常見的「風水林」。
風水學說最反對伐樹,認為高齡喬木與鄉村的命運及發展有重大關係,不可隨便砍伐。正因如此,村民相信村後的樹林具風水影響力,故積極加以保護,禁止一切可能造成破壞的因素出現,以保持鄉村一直享有的好風水。
換言之,由於村民多年來篤信風水,其中樹木與運氣相關的信仰,竟在無意中帶來了保護樹木及自然環境的效果。樹林在村民的庇護下年復年地茁壯成長,形成成熟、天然而物種豐富的樹林,致使經歷數百年人為干預的香港鄉郊,仍能保存如此獨特而富生態價值的成熟風水林。
風水林可說是華南鄉村特有的地標,多在低地出現。村後林木很可能是建村時考慮的風水條件之一,另外,樹林形狀近似環抱村落,遂也具有守護鄉村的象徵意義。
昔日先民建立村落,使村後原有的植被(樹或灌木)得以保留,他們其後又於林緣加種各種果樹、榕樹、樟樹、竹及其他民間所需的經濟植物,增加原有樹林帶來的各種效益,結合而成風水林。隨著時光流逝,終發展成今日所見的典型風水林佈局。